海洋所三項成果榮獲2022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

  近日,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《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2022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》(魯政發〔2022〕16號),海洋所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共獲得2022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項目獎3項,其中包括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,省級高等級獎勵再創佳績。 

  其中,胡敦欣院士牽頭完成的“太平洋西邊界流”項目,發現了太平洋西邊界流之下存在的三支反向潛流,揭示了其多時間尺度變化規律及機制,修正了傳統的西邊界流動力學理論。該成果將西太平洋環流研究從二維推進到三維階段,開辟了國際西太平洋環流領域的全新方向,標志性確立了我國在西太平洋環流研究領域的國際引領地位,該項目榮獲2022年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(當年度唯一)。 

  相建海研究員牽頭完成的“對蝦育種技術創新及新品種培育和產業化”項目,圍繞著我國對蝦種業“卡脖子”問題,在對蝦育種的遺傳基礎解析、核心技術研發、新品種培育和產業化上取得突破。在國際上首次構建了對蝦基因組參考圖譜,自主構建了對蝦高、中、低密度的SNP芯片,發展了對蝦全基因組選擇育種技術,培育出凡納濱對蝦“科海 1 號”和 “廣泰 1 號”2 個國審新品種,新品種推廣養殖面積近800萬畝,成為是環渤海市場的主導品種。該成果保障了我國對蝦種業安全,推動對蝦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,榮獲2022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。 

  張盾研究員牽頭完成的“海洋環境中腐蝕微生物的快速檢測方法研究”項目,針對不同應用場景開發了一系列新型腐蝕微生物快速檢測方法,構建了功能化納米/生物信號放大策略,揭示了腐蝕微生物的差異化識別模式和作用機制。新型檢測方法能夠大大縮短檢測周期,同時保證較高的檢測特異性與穩定性,對微生物腐蝕機理探索及監測技術開發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,該項目榮獲2022年山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。

  

附件下載:

亚洲黄色色网站性爱